开栏语 配查网
千年英州,山水有灵。英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《英州趣探》栏目!我们立足岭南古邑英州,以脚步丈量土地,用镜头记录烟火,带您深入岭南古城英德,解锁人文、美食、风景与历史的四重密码。让英德的山水诗意与市井故事跃然屏上。今天(10月5日)刊播《梅子寨的国庆答卷:流量变增量,共富谱新篇》。
《英州趣探》线索提供:0763-2331695
当撒贝宁在《山水间的家》里打卡梅子寨时,这个英德的小村落就埋下了“走红”的种子。国庆期间,《英州趣探》栏目组深入这片被明星带火的土地,却发现这里早已跳出“明星同款”的流量窠臼,把热度实实在在变成了村民口袋里的收益。
撒贝宁的“打卡热”
梅子寨的“变现术”
9月28日《山水间的家》播出后,梅子寨借势推出“跟着撒贝宁趣探共富村”国庆打卡活动,串联村口村碑、咖啡厅长桌、手工坊等6个“同款点位”,吸引游客纷至沓来。
“看了央视节目之后,国庆专门过来这里玩。”,在梅烦恼咖啡厅,游客一家专门到梅子寨拍照留念,“通过实施‘百千万工程’,梅子寨能够从一个小村庄慢慢改造成现在如此有特色的景点配查网,真的很值得一来。”
改造后的寨子里人来人往,咖啡厅的“撒贝宁同款生椰拿铁”成了必点单品,手作工坊的漆扇、竹编船被游客打包带走,梅子寨的专属文创产品,如麻竹笋制作的文创水杯、冰箱贴、背包,成了游客争相入手的“伴手礼”,这些从明星热度里生长出的特色业态,成了梅子寨最圈粉的“名片”。
四方合力,把“明星流量”
熬成“共富浓汤”
“大家别光看明星打卡,得看这背后的‘共富配方’!”龙华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子科在节目里展开合作图谱:省委办公厅牵头搭台,腾讯注入数字动能,中国农业大学优化规划,中远海运特运完善基建,而村民则是掌勺人——用自家的房、自家的手艺、自家的劳动力,把撒贝宁带来的流量,熬成了一碗“人人能分羹”的共富浓汤。
在腾讯的数字赋能与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智囊支持下,昔日闲置旧瓦房焕新成为网红民宿,线上预订持续火热。由乡村CEO带领村民组成的运营团队,将“打卡”游客转化为忠实常客。这种“各方联动、村民主导”的模式,正为梅子寨注入持续活力。
从“追同款”到“造IP” 配查网
梅子寨的流量长期主义
“我们计划打造‘两天一夜’的游玩路线,比如游客第一天刚来可以到竹林或者戏水区,晚上听我们分享当地的故事。第二天深入参与到手工体验活动中,在手工坊里做竹编、手工艺的冰箱贴或新型挂件,还可以体验本地的麻竹或者茶叶相关主题的农事。” 梅子寨乡村CEO罗家琪介绍道。
这种主动造IP的思路,让游客从“打卡一次就走”变成“想来第二次”。梅子寨的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“看风景”,而是充满了互动与体验。游客能亲手参与农事、制作手工艺品,还能聆听乡村故事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让乡村旅游更有温度。
村民的“国庆答卷”
流量里长出“可持续收益”
在罗家琪和乡村CEO团队的努力下,梅子寨村正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。乡村的闲置农房被打造成精品民宿、乡村的特色农品被活化利用成为乡村文旅产品、传统业态升级为多元融合型业态。恰逢国庆期间,梅子寨也推出了新的游玩路线。别看梅子寨村落不大,国庆前三天就迎来了约4000名游客,平均每天营业额近2万元,小小的村落里到处都是热闹的身影。
更关键的是,这些收益不是“一次性流量钱”:村里的运营团队会定期收集游客反馈,更新民宿体验项目;手工作坊会根据季节调整产品。正如主持人娜娜所说:“梅子寨的国庆答卷,不止是‘赚了多少钱’,更是‘找到了能一直赚钱的路’——这才是明星流量背后,乡村振兴该有的样子。”
从革命老区到网红村,从“追同款”到“创IP”,梅子寨用实践证明: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,是让村民成为流量的掌控者,把每一次曝光都转化为长久的收益和持续的活力。这波“撒贝宁流量”,梅子寨玩出了共富新高度。
相关链接
国庆去哪儿?冲英德梅子寨!打卡撒贝宁同款,赢民宿体验+红茶礼盒
英德市融媒体中心
来源:郭丹琢、刘灏、黄晓静、王隽娜
编辑:邓锦炎
编审:郭丹琢
配查网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